今年以来,崆峒区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紧紧围绕“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总目标,将民族团结进步创建贯穿全区工作大局,着力打造民族团结进步的崆峒新品牌。引导全区各族群众牢固树立“四个与共”的共同体理念,着力画好五个“同心圆”,全力推动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
画好“发挥党建引领作用”同心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始终把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作为全区各级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第一议题”,作为区委党校(行政学校)、乡镇(街道)党校培训“第一课程”,作为党员干部教育“第一课题”。充分整合平东工委革命遗址、白庙乡红25军长征革命遗址、区政务服务中心、区级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等资源,建设一批党建引领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纳入全区民族团结进步创建互观互检活动,促进提升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新高度”。
画好“民族团结进步宣传”同心圆。深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月活动,深入持久开展“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宣传月活动,充分运用新技术、新媒体,加强“滴灌式”宣传,区门户网站、区电视台、“崆峒发布”微信公众号等主流媒体常年开设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教育专栏,广泛宣传中华民族和各民族的历史渊源及党的民族政策、民族团结进步知识,不断提高各族群众对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认同,让“一个共同体”“两个愿景”“三个意识”“四个与共”“五个认同”等思想观念更加深入人心,通过宣传引导各族群众共同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全面奏响民族团结进步“和谐曲”。
画好“谋划经济社会发展”同心圆。统筹推进城乡发展,围绕全市“3659”发展思路和区第五次党代会确定的“聚焦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高效能治理,加快打造现代产业聚集区、城乡融合先行区、文旅康养体验区、社会治理示范区”目标任务,把做好民族工作与开展“三大战略行动”,实施“六项重点工程”,推进“九大重点产业链”紧密结合起来,大力发展社会事业,全力筑牢生态安全屏障,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完善医疗卫生对口帮扶长效机制,有效提升全区人民群众获得感,不断唱响民族团结进步“幸福曲”。
画好“融合中华文化底蕴”同心圆。树立和突出各民族共享的中华文化符号和中华民族形象,推动融入各族群众的日常生活。加强民族乡村公共文化服务,开展文化科技卫生的“三下乡”“四进社区”“文艺志愿者服务”和基层文艺调演等群众性文化活动。积极组织各族群众参加全省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石榴杯”系列文化活动、体育健身活动等,打造具有中华文化底蕴、汲取各民族文化营养、融合现代文明、体现崆峒特色的文艺精品,推动各民族文化互鉴交融,不断扩大民族团结进步“朋友圈”。
画好“依法治理民族事务”同心圆。加强依法治理民族事务能力建设,依法保障各族群众合法权益,依法打击各类违法犯罪行为。常态化开展各族群众团结联谊活动,切实增强各民族相互了解、相互尊重、相互包容、相互欣赏、相互学习、相互帮助,营造各民族大团结大联合的良好氛围,推动全区社会治理现代化走向“新标杆”。
(撰稿:崆峒区委统战部 编辑:马力 审核:安正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