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民族宗教

齐心同创示范市 遍地盛开团结花

来源:市民宗委 发布时间:2023-03-17 16:52
分享到:

近年来,平凉市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全面落实甘肃省民族团结进步创建“一廊一区一带”行动要求,以省级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创建为抓手,聚焦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五大任务”,有效推动中央、省市委各项工作部署落实。平凉市被中共甘肃省委宣传部、中共甘肃省委统战部、甘肃省民族事务委员会命名为全省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崆峒区、庄浪县等17个县(区)、乡镇、单位被命名为全省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示范单位,华亭市被国家民委命名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典型“遍地开花”,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得到质的发展。

一是强化组织引领,吹响“集结号”。制定印发《关于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推进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对全市民族工作进行安排部署。提出“1+4+N”创建目标体系,制定“1188”创建工作计划,将创建工作列入各级党委、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纳入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政绩考核、巡视巡察,纳入人大政协调研监督内容,与中心工作同向谋划、同向推进、同向督查、同向考核,形成全市各级各部门积极参与创建工作、主动开展创建工作、共同推动创建工作的良好局面。

二是深化宣传教育,齐奏和谐曲”。坚持阵地宣传“见人见物”,采取四级携手,多方共建方式,实施“丝路红石榴”文化宣传阵地建设项目,打造绿地广场等实体化宣传广场、公园40余处,开设民族团结进步公交专线9条,印制宣传资料、宣传用品15类10万多份。在全市范围内举办平凉市“丝路红石榴杯”暨“丝路石榴花开 道源文化飘香”网络有奖知识竞答活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征文、平凉市第二届“石榴杯”民族团结进步书画摄影图片展等12类活动352场次,参与群众上万余人,有力推动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飞入寻常百姓家”。

三是坚持以文化人,筑牢“文化魂”。推进民族团结进步和旅游融合,扶持建成庄浪县石桥村、静宁县界石铺等一批具有“绿色”乡村风情、“红色”革命精神的民俗文化项目,促进“传播优秀传统文化+民族团结进步”融合发展,守护民族团结之根,涵养民族和睦之魂。推动省级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和全国文明城市创建交融共创,组建“丝路红石榴”志愿者服务队,深入宣讲新时代党的民族宗教政策法规,开展“紧紧抱成石榴籽 携手共创文明城”主题实践活动等,凝聚各族群众思想共识,形成“双创”互融入、齐推进、共提升的良好局面。

四是优化服务管理,搭建“连心桥”发挥平凉各民族居住环境互嵌的优势,从居住生活、工作学习、文化娱乐等日常入手,全方位、多层次开展“结对子”“手拉手”“心连心”“一家亲”等活动,鼓励引导各族群众互帮互助、团结友爱。全面推行“管理网格化,服务精细化”模式,把民族工作纳入网格化管理,通过建立机构、合并阵地、配强力量、靠实责任等机制,将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与党建、群团、综治、民政、信访、卫生健康等各个方面有机融合,形成全覆盖推进、全方位提升、全群体参与的社区民族工作新格局,有效创造各族群众共居、共学、共事、共乐的社会环境。

助推经济发展,铺就致富路”。认真落实差异化扶持政策,明确民宗委委员单位帮扶责任,落实“四到村三到户”帮扶机制,整合各类资金4亿多元,实施人居环境整治、通村道路硬化、背街小巷改造、特色产业发展等项目,全市9个民族乡、66个贫困村、3.38万贫困人口如期脱贫,所有行政村硬化路、动力电全覆盖,文化服务中心、农家书屋和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全覆盖,各族群众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进一步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