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民族宗教

崆峒区“四聚力”有形有感有效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来源:崆峒区委统战部 发布时间:2024-04-18 16:54
分享到:

崆峒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纲”和“魂”,在政治引领、融合发展、交流互动、增进福祉上持续发力,有形有感有效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聚力政治引领,夯实共同思想根基。大力实施“石榴籽”教育工程,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纳入全区各级党员干部教育培训内容,纳入国民教育、社会教育和群众宣传体系,依托区委党校各类培训班开设课程15课时,区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5次,带动各级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200余次,分级举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暨民族宗教政策法规培训班36期、培训3900多人次。全面落实《关于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推进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方案》,扎实推进党建筑基、思想引领、文化认同、助推发展、互嵌融合、提质增效、平安建设、联创共建“八大行动”,不断引导全区各族群众牢固树立“三个离不开”“四个与共”的共同体理念,坚定“五个认同”的思想共识和行动自觉。

融合发展,构筑共有精神家园。深入挖掘崆峒山道源文化内涵,依托崆峒山省级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基地、平东工委纪念馆、“不忘初心、兰台记忆”档案文献展等民俗特色文化项目,打造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示范点8个。坚持培育品牌、树立典型、示范引领,围绕“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重点工作,深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十进”活动,在全区范围内精心打造不同领域、各具特色的示范基地、示范点45个,以点串线带面,推动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提质增效。实施红色基因传承工程,结合剪纸、面塑、戏曲、崆峒武术等传统文化,打造了崆峒古镇非遗一条街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基地,成为具有崆峒特色的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聚力交流互动,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发挥职能优势,加强统筹协调,整合社会资源,深入实施“三项计划”,探索形成了新民路社区“1+4+N”民族工作机制,打造“五邻空间”“左邻右舍”等互嵌式社区特色品牌。积极推进“红石榴”示范社区,探索“民族团结+基层服务”社区治理模式,以促进各民族群众广泛交往、全面交流、深度交融,逐步实现各民族在空间、文化、经济、社会、心理等方面的全方位嵌入。探索构建“民族团结进步+文旅融合发展”工作模式,培育打造了崆峒西沟、麻武月明、上杨小岔等一批有内涵、有特色的乡村旅游景点,满足各族群众旅游需求,有效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聚力增进福祉,共享高质量发展成果。充分发挥对口支援和东西部协作机制作用,积极争取在产业发展、劳务协作、消费帮扶、人才支援等方面的支持,成功举办“津企陇上行”暨产业合作座谈会,争取东西部帮扶资金4244万元,实施协作项目22个,带动7000余户脱贫群众持续增收。运用“千万工程”经验,加快推进和美乡村建设,立足民族乡村特色和资源禀赋,探索“产业基地+休闲旅游”发展模式,促进特色产业开发与生态旅游、农业观光等新业态有机融合,拓宽农村集体经济发展路径,促进现代农业、乡村旅游、生态康养多业态融合、多方位延伸,助力群众增收致富,持续增强各族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撰稿:崆峒区委统战部      责编:李芳    审核:杨成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