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宁县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牢牢把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一主线,有效促进各民族广泛交往、全面交流、深度交融,通过强化政治引领力、增强宣传感染力、提升融合发展力、激发创新驱动力推动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提档升级。
一、强化政治引领力,筑牢民族团结思想根基。始终将党的领导贯穿民族工作全过程,召开县委常委会、县委民族工作会议、工作安排部署和推进会议等10余次,听取创建工作汇报,推进工作落实。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学习纳入县委常委会、县政府常务会、县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内容,纳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纳入县委党校干部培训计划,将创建工作纳入党委目标考核、干部政绩考核、党建工作要点以及巡视巡察范围。以“六个一”工程和“十项活动”为抓手,深入实施各族青少年交流、各族群众互嵌式发展和旅游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三项计划”,统筹推进中华文化符号和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乡村史馆建设,先后打造界石铺红军长征毛泽东旧居纪念馆、司桥乡、阿阳路社区、特教学校、建宏驾校、勇盛律师事务所等“八进”示范点70余个,推动创建工作全方位多领域广覆盖推进,保证了全县创建工作有力有序、有形有感有效开展。
二、增强宣传感染力,营造民族团结浓厚氛围。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深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教育,营造了“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的浓厚氛围。设计静宁县民族团结进步创建logo,每年5月扎实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月活动,开通“民族团结号”公交专线,开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专栏,拍摄制作《石榴花开香成纪》民族团结进步宣传片,创作民族团结歌曲和舞蹈,录制“我为静宁县民族团结进步代言”小视频,编印《静宁县民族团结故事选集》《静宁县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应知应会摘编》,制定《静宁县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公约》,举办苹果节、全民读书节、“陇原民族情·文化惠民行”文化惠民演出、“唱响一座城”等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活动、“石榴杯”演讲比赛、书画展、运动会等系列活动,讲好回汉亲如一家、单家集夜话、干粮袋、见义勇为牌来历、回族青年勇救四名落水儿童等发生在静宁大地上感人至深的民族团结历史故事以及当代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现实故事,教育引导各族群众增强“五个共同”的中华民族历史观,树牢国家意识公民意识法治意识和“四个与共”“五个认同”思想。
三、提升融合发展力,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指导完成景区、博物馆导游解说词修订工作,设计精品旅游线路5条,打造“红色+乡村游”“红色+研学游”“红色+康养游”新模式,推动实现以文促旅、以旅彰文,让游客在旅游中感受中华民族悠久历史、中国文化源远流长、中华文明博大精深,不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以社区为单元,以活动为抓手,以节日为平台,从日常生活、工作学习、文化娱乐等环节入手,不断提高公共服务保障能力和水平,打造“红石榴社区”5个,创造各民族共居共学、共建共享、共事共乐的社会条件,积极构建互嵌式社会结构和社区环境,促进各民族在理想、信念、情感、文化上的团结统一,在空间、文化、经济、社会、心理等方面的全方位嵌入,在交往交流交融中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增强了民族凝聚力、向心力和认同感。
四、激发创新驱动力,打造民族团结特色品牌。立足本地资源,挖掘红色文化、伏羲文化、苹果文化等特色元素,倾心打造“成纪红石榴”创建品牌。依托界石铺红军长征毛泽东旧居纪念馆等红色资源,开展“传播红色文化+民族团结”融合教育,讲好长征时期的民族团结故事。同时,结合苹果产业、文旅康养等特色产业,推动民族团结进步与经济发展、乡村振兴有机结合,探索出一条具有静宁特色的民族团结进步创建之路。
(撰稿人:雷庚娟 审核人:马勇 责编:吕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