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宁县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聚焦政治引领,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融入办学治校、教书育人全过程,以理论武装为纽带,以平台搭建为载体,构建立体化青少年民族团结教育体系,推动青少年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走深走实。
一是加强师资培训,建好思政课队伍。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将“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专题教育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统筹安排、一体推进,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内容纳入师资“国培”“省培”“校培”计划等,加强思政课教师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知识能力培训,建设一支“政治强、情怀深、思维新、视野广、自律严、人格正”的思政课教师队伍,教育引导各族师生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厚植爱国主义情怀。
二是深化课程改革,打造特色化品牌。实施好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石榴籽”工程,加大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力度,开展“童音同语”“小手拉大手 学讲普通话”等活动,积极参与第28届全国推广普通话宣传周活动。针对小学、初中、高中不同学段,融入伏羲文化、苹果文化、红色文化等本土资源,用好儿童谣绘本《中华民族一家亲》和小学版《中华民族大家庭》、中学版《中华民族大团结》教材和《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引导各族师生不断增强“五个认同”。实施“一校一品”计划,打造静宁三中民乐社团、威戎学区掐丝画课程、静宁二幼民间游戏等特色品牌,形成教育领域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静宁模式”。扎实推进民族团结进步创建进校园,建成阿阳实验中学等民族团结进步省级示范学校3所,阿阳小学等市级示范学校4所,特殊教育学校等县级示范学校18所,1名教师荣获全省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
三是优化资源配置,推动均衡化发展。实施各族青少年培根铸魂行动,推进各族青少年交流计划,组织中小学校学生开展跨区域常态化交流和“重走长征路”“寻访红色足迹”等研学活动,引导青少年自觉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坚定信仰者和忠实实践者。在城乡中小学校建成民族团结文化长廊4个,布置民族团结专题展室3个,在各学校楼道墙壁、公共区域张贴、布置、悬挂民族团结宣传标语200余条。依托集团校网络专递课堂,为农村学校配备民族团结教育数字资源库,深入开展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宣传教育,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反分裂斗争、民族团结、法治宣传等教育活动,实现优质课程城乡同步共享。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借助“互联网+”,促进各民族优秀文化保护与传承,着力构建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四是凝聚思想共识,守牢育人主阵地。聚焦铸牢主线,推动思政课改革创新,将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等内容贯穿到课堂教学和社团活动,积极宣传党的惠民政策、讲好民族团结故事,教育引导各族师生正确处理共同性和差异性、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和各民族意识、中华文化和各民族文化、物质和精神四对关系,牢固树立“四个与共”的共同体理念,不断增进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高度认同,坚定不移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
(撰稿:厍小燕 编辑:吕田 审核:马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