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民族宗教

崆峒区:突出特色持续深化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

来源:崆峒区委统战部 发布时间:2025-05-14 15:44
分享到:

崆峒区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坚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以民族团结进步创建为抓手,着力深化创建内涵,丰富创建形式载体,拓宽创建方法路径,增强创建工作实效,有形有感有效推进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

加强党的领导,健全制度机制。区委区政府坚持把民族工作放在党和政府的工作大局中统一部署、统筹协调、总体推进,坚持党对民族工作的全面领导。制定印发《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推进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方案》等文件,创新工作思路,打造民族团结进步示范点、示范基地、实践基地等,使创建工作从无形到有形、从务虚到务实。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党的民族理论和政策、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精神等纳入各级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内容、党校主体班次培训内容,切实提升各级干部民族理论政策水平,确保党的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在基层有人懂、民族工作基层有人抓。

注重提质扩面,提升创建成效。狠抓宣传的广度、深度、力度,积极开展富有特色、突出亮点的宣传活动,营造人人关心创建、人人参与创建的良好氛围。创建内容上,坚持突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条主线,把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构建互嵌式社会结构和社区环境、提升民族事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推动各民族共同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等作为重点任务。创建范围上,坚持民族团结进步创建进机关、进企业、进社区(村)、进乡镇(街道)、进学校、进军(警)营、进宗教活动场所、进非公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进窗口单位、进旅游景点“十进”活动,覆盖面不断拓宽。创建方式上,坚持把工作重心放在基层、侧重点放在学校,注重创建实效性,让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真正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创建载体上,坚持把中华民族传统节日和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教育结合起来,开展“石榴花开别样红、民族团结一家亲”“传好民族团结音 、共筑民族团结心”等形式多样的主题活动,做到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全覆盖、有阵地、有载体、有成效,促进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深入人心。

突出特色亮点,拓宽实践载体。依托崆峒文武学校、“兰台记忆”档案馆等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实践教育基地,持续打造精品路线,不断丰富教育实践活动形式,开展“崆峒武术”研学等活动,用共同理想信念凝心铸魂。在传统节假日、重大节庆等活动节点,走进社区、广场、学校等开展传统手工艺品展览、书法比赛、知识竞赛、朗诵演讲等一系列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主题活动,引导各族群众共享中华民族传统民俗,不断增强各族群众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以实际行动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利用微信公众号、“红石榴”专栏、制作宣传文化墙、文化长廊、发放宣传资料等,大力宣传民族团结进步典型事例,使社区居民在耳濡目染中接受民族团结教育。精心策划拍摄《崆峒区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纪实》宣传视频,充分展示全区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硕果,展现崆峒各族儿女团结和睦、交融发展的良好局面。注重加强省级、市级民族乡发展资金、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专项资金等的使用管理,因地制宜发展区域特色优势产业,有力促进少数民族乡村经济发展,实现效益最大化。

坚持依法治理,加强规范管理。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纳入党的建设和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纳入政治考察、内部巡视、政绩考核。持续做好全区少数民族群众服务管理工作,着力推进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数据化、信息化服务管理,始终做到底数清、情况明。加强法治宣传教育,坚持依法保障各族群众合法权益,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百场万人”大宣讲活动、统战民族宗教政策法规培训班、“联学+巡听”教育、“石榴花开香丝路·团结共绘同心圆”主题宣讲等活动100余场次,引导各族群众自觉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牢固树立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法治意识。

(撰稿:杜昊辉  编辑:杜昊辉   审核:雷峰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