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民族宗教

文化互嵌 治理互嵌 民生互嵌——静宁县有形有感有效推进互嵌式社区创建

来源:静宁县委统战部 发布时间:2025-03-17 17:50
分享到:

静宁县紧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线,充分发挥社区城市公共服务和城市治理的基础平台作用,以“共居共学、共建共享、共事共乐”为抓手,深入谋划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新举措,着力推进互嵌式社会结构和社区环境建设,努力打造民族团结进步升级版,有力提升城市民族工作水平。

一是激活阵地能量,谋划文化社区“新图景”。城市社区精准对接复习考研、考公、考证等青年群体及小、初高中生需要,开放社区“共享图书吧”,联合县图书馆在东苑小区建成24小时自助图书馆,上架书籍4000多册,涵盖文学、政治、历史、科技、综合五大类图书和十多种报刊杂志,共建图书角9个,累计各类图书一万三千余册,解决了各族群众看书难、借书难的问题。依托家长学校开设家长课堂,倾力打造儿童美术课堂、亲子读书会等一系列公益性“微课堂”。结合传统节日和时令特征提前谋划开展文化惠民行动,充分调动发挥辖区驻区单位资源优势,组织有文化特长的在职党员职工、志愿者,开展剪纸、乐器、绘画、插花等免费教学60余次,大力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加强精神文明建设,不断增强各族群众对中华文化的认同,着力构建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推动各民族守望相助、手足相亲、人心归聚、精神相依。

二是建强社团品牌,谱写文化社区“新篇章”。把满足党员群众需求作为工作出发点,依托“日进网格”制度,组织党员干部深入小区楼院、居民家中广泛征求对社区建设的意见建议。积极探索实施“社团营造计划”,集结辖区爱好秦腔、书法等内容的党员群众,高质量打造社区社团品牌。举办“共筑和谐·乐享生活”寒假秦腔知识培训班两期,吸引25名秦腔爱好者参与。开展以“体验指尖艺术·传承民族文化”为主题的青少年剪纸活动和“非遗进社区·剪纸正当红”技能培训活动;联合兰州爱颐社会工作服务中心开展“糖画奇遇记·点亮传承梦”和“童心绘社区·携手话未来”主题活动,引导各族群众牢固树立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共同体理念。

三是加强志愿服务,共绘文化社区“新答卷”。持续深化“社区吹哨 部门报到”工作机制,强化同“大党委”“双报到”、创城包抓共建、驻区单位之间互联互动。结合在职党员工作职责、特长优势,组建志愿服务队65支,设置文化宣传岗、政策宣传岗、矛盾纠纷调解岗、文明新风倡导岗、法律援助岗等8类党员志愿服务岗,结合“周五志愿服务活动日”积极开展环境整治、关爱帮扶、文明劝导、移风易俗宣传等各类志愿服务活动300余次,清理清除楼道堆积物、窗台外置物、小广告57次,整治车辆乱停乱放、飞线充电80余次。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面向辖区开展“爱国卫生运动”“义诊进小区”“非遗剪纸”“家政进社区 供需双收益”以及反电诈宣传等各类志愿服务活动330余场(次),在社区中建设健身器材、文化娱乐设施等,丰富了各族群众的业余生活,常态化开展就业援助、扶贫帮困等活动,不断拓宽服务居民半径,提升社区治理质效,推动各族群众在就业、教育、医疗等领域的相互嵌入、深度融合,广泛交往、全面交流、深度交融,共同绘就了一幅民族团结、社会和谐的美丽画卷。

(撰稿人:刘琎   审核人:马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