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崆峒区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坚持“以党铸魂”、深耕“宣传教育”、夯实“文化根基”,坚持稳中求进、久久为功,凝心聚力推进民族团结进步创建事业。
坚持“以党铸魂”,奏响民族团结“主旋律”。充分发挥区委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坚持把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摆在重要议事日程常抓常议,先后制定《平凉市崆峒区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工作实施方案》《关于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推进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方案》等系列指导文件,全面构建起党委统一领导、政府依法管理、统战部门牵头协调、民族工作部门履职尽责、各部门通力合作、全社会共同参与的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格局。扎实推进“陇东陇南民族团结进步提升区”联创共建行动,按照“全面动员、全员参与、全域覆盖、全体行动、全力以赴”五全思路,大力实施党建筑基、思想引领、文化认同、助推发展、互嵌融合、提质增效、平安建设、联创共建“八大工程”,深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十进”活动,真正使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入脑入心。同时将民族工作纳入党的建设和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纳入政治考察、巡视巡察、政绩考核,压实责任、完善机制、强力推进,确保了党的民族工作坚决落实到基层“最后一米”。
深耕“宣传教育”,夯实中华民族共同体“向心力”。整合“党群服务中心”“石榴籽家园”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等资源力量,常态化开展邻里学、邻里情、邻里乐联谊活动,着力推动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植根于各族群众的心灵深处。针对居民群众,统筹“线上+线下”“宣传+服务”等多种方式,结合“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月”、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暨党的民族理论政策法规培训班、民族宗教政策“百场万人”大宣讲、“石榴花开香思路·团结共绘同心圆”主题宣讲、“万屏点亮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等文艺汇演、传统体育运动会、书画摄影作品展等活动,累计开展宣传宣讲100多场次、惠及10余万人次。针对青少年群体,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民族团结进步、“红色文化”纳入开学第一课,打造了“德育巷”关爱未成年人示范点、“同心筑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诗词巷等示范点,布设“法制教育宣传栏”有声图书馆、火车造型的“七彩童年”、二十四节气等专栏,广泛开展“小手拉大手”“国旗下的讲话”“我们的节日”“小小石榴籽”等系列主题实践活动,举办“星火平东·书香崆峒”红色经典诵读会、“同心杯”征文比赛、“石榴杯”书画比赛,“同心营”研学等文艺演出,开展全省中小学民族团结宣讲报告会,教育各族青少年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不断增进“五个认同”。
夯实“文化根基”,构筑共有精神家园“凝聚力”。积极开展“传承民族记忆,展现非遗魅力”妇女手工展主题、“传承红色精神促进民族团结”红色观影会、“彩绳香粽送祝福、邻里和睦话安康”“和美乡村”篮球赛(村BA)、惠民演出、读书分享会、非遗剪纸、知识问答等各类富有中华文化传统的群体性活动,举办了优秀文艺节目展演、“夏季”村晚示范展示活动等大型文化活动10余场,开展“戏曲进乡村”惠民演出、“非遗五进”活动140场次,更好地满足群众文化需求的同时,有形有感有效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充分发挥崆峒历史文化底蕴深厚、红色文化、民俗文化的优势,结合剪纸、面塑、戏曲、崆峒武术等传统文化,打造古镇非遗一条街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基地,使之成为具有崆峒特色的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吸引各族群众前来旅游参观。通过文化科技“三下乡”文化进万家文艺演出、“我们的节日”、实行“小板凳”议事会、宣讲交流等形式,不断提高社会各界对党的民族政策及民族关系“三个离不开”的知晓度和认同度。打造集爱国主义、民族团结进步等为一体的“不忘初心、兰台记忆”档案文献展、平东工委纪念馆等红色教育研学基地,为全区各机关、学校、社会团体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思政教育、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等提供服务,共接待党政机关、学校等各类团体520多次,接待人数达10万余人,在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撰稿:杜昊辉 编辑:杜昊辉 审核:雷峰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