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民族宗教

平凉市六个“聚焦”推动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见行见效

来源:平凉市委统战部 发布时间:2023-02-07 15:23
分享到: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全面落实甘肃省民族团结进步创建“一廊一区一带”行动要求,平凉市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以构筑共有精神家园为目标,聚焦中心任务、突出重心目标、创新工作举措、强化责任落实,经过全市各级各有关方面的共同努力,成功创建为全省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崆峒区、庄浪县等16个县(区)和单位被命名为全省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示范单位,华亭市成功创建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市),全市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成果丰硕、民族团结事业繁荣发展。

一是聚焦强化组织领导聚合力。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委民族工作会议精神,全面安排部署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成立由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任双组长的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领导小组,下设由综合组、督导组、宣传组、信息组组成的领导小组办公室,全面负责创建各项工作。按照“1+4+N”的创建目标体系,围绕“六大工程”“两大行动”制定“1188”创建工作计划 ,做到“六个纳入”,形成全市各级各部门积极参与创建工作、主动开展创建工作、共同推动创建工作的良好局面。

二是聚焦深化宣传教育浓氛围。创新宣传方式、活化宣传载体、延伸宣传链条,形成“全景式”宣传教育格局。突出实体宣传阵地建设,打造实体化宣传广场、公园42处,制作宣传展牌1062面、主题灯箱524个,开设民族团结进步公交专线9条,布设电子宣传屏580面,印制宣传资料、宣传用品15类10万多份,实现宣传教育从“有形覆盖”向“有效覆盖”转变。推动“互联网+民族团结进步”行动,依托“平凉统一战线”“平凉民宗”“丝路红石榴”等微信公共号,抖音快手平台,转载政策解读5000余条、刊播公益视频100余条、各类宣传标语1万余条,制作发布图解、海报等1000余幅,编发工作简报165期,拍摄专题宣传片1部,举办文艺惠民巡演、交响音乐会、歌咏比赛、知识竞赛、成就展览、书画交流、专家义诊和微视频展播等群众喜闻乐见的各项活动千余场(次),有效提升创建工作的知晓率和参与度,真正让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飞入寻常百姓家”。

三是聚焦突出示范引领树品牌。秉承“突出时代气息、展现平凉特色、促进民族团结”的理念,找准平凉各民族在交往交流交融、历史记忆、文化传承等方面的民族元素融合点,围绕打造“丝路红石榴”平凉民族工作品牌,建成宣传街区、示范长廊、主题广场、特色村镇和居民小区共70余处,进一步增强各族群众地域认同、文化认同、情感认同。按照“重点突破、以点带面、示范引导、全面推进”的思路,从机关、学校、乡镇、村(社区)、宗教场所、军(警)营、旅游景点、两新组织等8个方面,全方位打造创建示范点、挖掘创建示范典型383个。积极融入“陇东南民族团结进步巩固区”联创共建,探索形成“一线五化八同”工作法,培树联创共建示范典型108个。目前,全市有国家级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示范单位1个;省级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示范单位38个;市级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示范单位111个,教育基地9个,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基地、培训基地6个,

四是聚焦深化创建内涵促提升。各县(市、区)紧密结合工作实际,围绕凝聚团结合力、服务中心大局,积极探索方式方法,不断丰富创建形式、深化创建内涵。崆峒区“全力推进八个融合、全面筑牢八个基础”,全力抓建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十进”示范点,积极探索散杂居地区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的新路子;华亭市深度挖掘乡话乡音、乡土乡情、乡文乡史中民族团结生动故事,建成砚峡村村级村史馆,创作《关山红遍》等文艺作品,用文艺精品筑同心,用文创“小物件”凝聚民族“大团结”;泾川县精准施策,分类分层指导城市社区、各级学校、各阶层举办“继承革命先烈遗志,弘扬爱国主义精神”“情暖端午粽香溢·民族团结一家亲”等活动,使民族团结进步表现形式更加丰富,覆盖范围更加广泛;灵台县不断巩固省级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创建成果,持续优化工作思路,采取“四上门”措施,坚持政策上门、帮扶上门、管理上门、服务上门,将创建触角向“基层末梢”进一步延伸,夯实了民族工作基层基础;崇信县坚持以“八进”活动为抓手,把创建工作与党的建设、乡村振兴、社会治理深度融合,培树了“民族团结+乡村振兴”“党建+民族团结”“基层治理+民族团结”等一系列示范典型,有效提升了工作质效;庄浪县紧盯“九大重点产业链”建设,引导民族聚居村大力发展红牛、种薯、中药材等特色优势产业延链补链强链,推动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谱写了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时代新篇章;静宁县聚焦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和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双创融合,打造崇文路民族团结暨文明城市创建“双创”示范一条街等示范点,开展“石榴籽”杯民族团结主题征文比赛等活动,有形有感有效推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

五是聚焦增进民生福祉强基础。全面贯彻“三新一高”要求,围绕全市“3659”发展思路,将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纳入全市经济社会发展重点目标任务和“十四五”时期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高质量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不断夯实民族团结进步物质基础,通过项目扶持、资金支持、社会帮扶等措施,全市9个民族乡、66个贫困村、3.38万贫困人口如期脱贫。认真落实差异化区域支持政策,争取省市各级资金2570万元,在民族乡实施基础设施建设、特色产业培育等民生项目20多个。明确民宗委委员单位帮扶责任,落实“四到村三到户”的帮扶机制,整合各类资金4亿多元,大力实施人居环境整治、通村道路硬化、背街小巷改造等项目,实现所有行政村硬化路、动力电、文化服务中心、农家书屋和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全覆盖,民族乡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医疗保障能力不断提升,社会保障体系全面建成,各族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显著提升。

六是聚焦加强依法治理稳大局。把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贯穿于“法治平凉”“平安平凉”建设的全过程,制定出台《关于依法治理民族事务促进民族团结的意见》等规范性文件,确保民族事务管理走上法治化、规范化轨道。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制定出台《关于落实各族群众互嵌式发展计划的实施方案》,形成多部门合作、多方位保障、多领域推动的工作模式。加强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服务管理,与山东省、河北省、临夏州等省市州签订《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工作协议书》,构建流出地和流入地信息互通、人员互动、衔接互补、共同负责的工作格局。全面推行“管理网格化,服务精细化”模式,把民族工作纳入网格化管理,及时掌握解决各族群众生产生活中的困难问题和合理诉求,全方位、多层次开展“结对子”“手拉手”“心连心”“一家亲”等活动,创造各族群众共居、共学、共事、共乐的社会环境。积极防范和纠正针对少数民族群众的选择性执法和歧视性做法,结合扫黑除恶、综治维稳、禁毒反邪等工作,着力查处侵占少数民族利益的问题,妥善开展清真概念泛化治理,切实维护各族群众合法权益。坚决防范民族领域重大风险隐患,常态化开展风险隐患排查,强化网络舆情管控,为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大局作出了积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