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民族宗教

中华民族一家亲 石榴花开美陇原——平凉市多措并举推动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精神落地见效

来源:市民宗委 发布时间:2022-10-09 17:07
分享到:

平凉市立足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和对甘肃重要指示,按照“围绕一条主线,固牢一个根本,打造一个品牌,开展五项行动,推动五个提升”的工作思路,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韧劲推动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

围绕“一条主线”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深刻理解“四个必然要求”,牢牢把握“四个关系”,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鲜明主线贯穿于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全过程、全领域,形成推动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合力。

固牢“一个根本”:始终把加强和完善党的全面领导作为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根本政治保证,贯穿于民族工作全过程。召开市委民族工作会议,印发《关于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推进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对全市民族工作进行安排部署。各级党委、政府先后召开专题会议,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纳入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重要内容,纳入干部职工培训计划,纳入党的建设和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纳入巡视巡察和领导干部政绩考核,纳入人大政协年度执法检查和调研视察,压实各级各部门齐心协力抓民族工作的政治责任、主体责任。建立了市委统战工作领导小组领导下的民族工作协调机制,健全全体会议和专题会议双层架构,形成了党委统一领导、政府依法管理、统战部门牵头协调、民族工作部门履职尽责、各部门通力合作、全社会共同参与的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格局。

打造“一个品牌”以平凉市创建省级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为抓手,深入开展“六大工程”“两大行动”和“1188”工作计划,打造具有时代风采、民族特色、平凉气派的“丝路红石榴”民族工作品牌。在宣传教育上注重“全景式”。坚持“全面覆盖”和“精准聚焦”相结合,创新宣传方式、活化宣传载体、延伸宣传链条,注重线上、线下同步推进,构建起了传统媒体宣传“点”,新型媒体宣传“线”,社会阵地宣传“面”相结合的全方位多角度宣传教育格局,形成了报纸有文字、广播有声音、电视有画面、网络有动态、媒体有消息、社会上有阵地的宣传教育良好态势,营造起了“全景式”宣传教育氛围。在特色亮点上突出“独一份”。以平凉西出长安“古丝绸之路第一重镇”历史记忆为依托,深度挖掘崆峒山道源文化、成纪华夏始祖文化等特色人文资源,总结平凉各民族共同发展繁荣的历史成就,增强各族群众地域认同、文化认同、情感认同,守护民族团结之根,涵养民族和睦之魂。利用平凉多民族居住环境互嵌特点,通过宣传主题策划、创建典型培树、民俗文化挖掘,建成“丝路红石榴”宣传街区、示范长廊、主题广场、特色村镇和居民小区共70余处。打造各民族共有的中华文化符号,建成了平凉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一条街、静宁县站院清真寺民族文化展馆等一系列民族特色文化项目。推进民族团结进步和旅游融合,扶持建成了庄浪县石桥村等一批乡村旅游示范村和静宁县界石铺等一批具有“红色”革命精神、“绿色”乡村风情的民俗文化项目,促进“传播红色文化+民族团结进步”融合发展,守护民族团结之根,涵养民族和睦之魂。在工作模式上实现“协同化”。充分发挥市委统一战线工作(民族宗教工作)领导小组,平凉市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作用,市、县两级紧密衔接,推进县(市)域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示范单位全覆盖工程,形成了各具特色的“1+7”创建工作体系,建立健全了协调配合、宣传教育、考核考评、督查指导、经费保障、评选命名、联系服务、责任落实等工作机制,形成了全市各级各部门积极参与民族工作、主动开展民族工作、共同推动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的良好局面。

开展“五项行动”,推进“五个提升”:紧紧围绕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五大任务,深入开展“民族团结+N”行动,有效推动党中央、省委关于民族工作的各项决策部署落地见效。一是开展“民族团结+政治建设”行动,推动党员干部能力水平提升。始终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中央思想作为政治任务,广泛开展“百场万人”民族政策大宣讲、“联学+巡听”“学讲践”等教育活动,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专题学习纳入党校(行政学院)、社会主义学院以及新任领导干部初次任职培训、干部职工教育培训和党外人士教育培训内容,引导党员干部不断增强政治认同、思想认同、情感认同,坚决拥护“两个确立”、始终做到“两个维护”。二是开展“民族团结+文明创建”行动,推动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质效提升。以平凉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和全省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为契机,将民族团结进步纳入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测评指标,充分发挥测评指标“指挥棒”作用,积极动员督查各级各部门投身“双城共建”工作。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组建“丝路红石榴”志愿者服务队,深入宣讲新时代党的民族政策法规,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系列文化惠民演出、“紧紧抱成石榴籽 携手共创文明城”等主题实践活动,不断凝聚各族群众“同创团结城 共做文明人”的思想共识,形成“双创”互融入、齐推进、共提升的良好局面。三是开展“民族团结+乡村振兴”行动,推动各族群众幸福感提升。始终把提升各族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作为民族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落实差别化区域支持政策,建立“四到村三到户”工作机制,整合省、市各类涉民族发展资金,支持优势产业发展,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全市9个民族乡、66个贫困村、3.38万贫困人口如期脱贫,所有行政村硬化路、动力电、文化服务中心、农家书屋和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全覆盖。形成了平凉商贸综合批发市场、同乐园美食城等一批就业创业示范点,打造了平凉馒头“崆峒缘”等知名品牌,从业人员逾万人,年产值超3亿元,有效带动了各族群众增收致富。四是开展“民族团结+基层治理”行动,推进民族事务法治化水平提升。认真落实“八五”普法规划,制定出台法治宣传规划、《关于对民族宗教工作实行网格化服务管理的意见》,将民族事务纳入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构建“横到边、纵到底、全覆盖、无缝隙”的网格体系,形成上下联动、相互配合、协调有力的管理机制。坚持“区域统筹、条块结合、资源共享、共驻共建”的原则,将民族、综治等各类网格统一整合成“一张网”,确保服务管理更加便捷高效。加强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服务管理,与山东省、河北省等省市州签订《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工作协议书》,构建了流出地和流入地信息互通、人员互动、衔接互补、共同负责的工作格局。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结合民族宗教领域风险隐患排查整治专项行动,扎实开展风险隐患摸排调处,强化网络舆情管控,严格落实社会稳定风险评估,确保为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营造良好社会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