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民族宗教

崆峒区以“一核三融六共”工作法探索互嵌式社区建设新路径

来源:崆峒区委统战部 发布时间:2024-04-18 17:02
分享到:

崆峒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牢牢把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条主线,以“136”工作模式促进各族群众互嵌式发展,打造集基层党建、社会治理、民族团结为一体的“全科网格”,营造了各族群众共居共学、共事共乐、共建共享的互嵌式社区环境,谱写了各族群众广泛交往、全面交流、深度交融的美丽篇章。

坚持“一个核心”  把稳民族团结的“方向舵”

始终坚持以党建引领为核心,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将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主动融入城市基层党建大格局,积极吸纳辖区单位、物业公司、社会组织等扩充社区大党委党建联建,建立互联互动纽带,定期召开联席会议,开展结对共建活动,深化民族团结进步“石榴籽”家园建设,创建工作由“社区主导”变为“社区引导”、“社区创建”变为“联盟共创”。

深入“三个融入”  织牢民族团结“同心结”

一是空间融入促团结。坚持把党的领导贯穿网格化服务管理的全过程和各方面,建立健全网格化管理服务机制和“社区民警+包网格干部+网格员+楼栋长+单元长”五方联动工作机制,以改善民生为根本目标,盘活信息、阵地、文化服务等实现资源共享,积极开展文明小区、红色物业、诚信商户等创建活动,全面打造了民族团结进步示范一条街、法治文化主题巷等点位,让社区、小区、物业“三家人”变为“一家亲”,实现各族群众生活融合、思想融合、感情融合、心理融合。二是服务融入促和谐。压紧压实民族宗教三级网格两级责任,组建党员管理、矛盾调处、政策宣讲等7个志愿服务队伍,聚焦“一老一少一困”等特殊群体,积极链接在职党员“双报到”单位、创城包抓共建单位、社会组织等资源和力量,广泛开展“送政策、送安全、送健康、送法律、送关怀、送文化”六送服务,真正把关心关爱送到各族群众身边,让各族群众享受贴心服务,增强归属感和幸福感。三是文化融入促交流。依托“我们的节日”,大力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开展“同唱一首歌、同跳一支舞、同吃一桌饭、同过一个节”等邻里学、邻里情、邻里帮、邻里和、邻里乐等活动。持续为各族群众互帮互助、交往交流搭建活动平台,为各族群众提供广泛交流沟通的机会,拉近邻里感情,以文化认同凝聚民心,促进各族群众互嵌共乐,实现“大融合”。

优化“六个”模式促进民族团结“大融合”一是“共居”,深化空间交融,打造互嵌式和谐家园。社区积极加强各族居民群众间的联络联谊、走访慰问,针对困难群众开展“一对一、多对一”结对帮扶,走访慰问少数民族困难群众40余人次,开展日常照料、关爱帮扶、代办协办等暖心服务90余次,推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社区公约、融入社区环境。二是“共学”,深化思想领航,凝聚互嵌式精神动力。充分发挥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道德讲堂等阵地功能,邀请道德模范、专家学者开展革命历史、民族政策解读等宣传教育,使民族团结理念更加深入人心。同时,依托网格党组织、“小板凳”宣讲队等平台载体,组织开展安全生产、文明创建、法律知识等培训会20场次,铸牢民族团结、与党同心的思想根基。三是“共事”,深化力量融合,激活互嵌式资源共享。依托社区“石榴籽会客厅”“小板凳议事会”等,将网格内的“双报到”单位、创城包抓共建单位、社会组织联动起来,针对社区治理重点、难点问题,发挥“社区吹哨,部门报到”的机制,召开联席会议,协调解决武家园小区火灾事故、皮革厂家属院化粪池外溢、柳树街污水管道改造等问题25件,调解各类矛盾纠纷30余件,促进各族居民更好融入社区。四是“共乐”,深化文化交流,培植互嵌式文明底蕴。结合“我们的节日”“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主题活动,开展“民族团结一家亲”等各类文体活动6次,举办“板凳课堂”10次,评选表彰“巾帼志愿者”“文明管家”等先进典型35名,将民族团结进步的主题元素,融入到居民日常休闲娱乐、文化生活中,不断促进各族群众“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五是“共建”,深化党建引领,构建互嵌式多元体系。强化社区党组织统筹功能,组织带动包抓共建单位党员干部、辖区各族群众着力在环境整治、服务保障、文化活动、平安创建等工作中下功夫,开展义务理发、健康义诊、理论宣讲、环境整治等形式多样的便民服务活动60余次,为打造区域统筹、项目融合、多方联动的互嵌式示范社区奠定良好的基础。六是“共享”,深化为民服务,擦亮互嵌式幸福底色。紧盯各族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将“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融入到日常工作中,深化社区“大党委”和在职党员“双报到、双服务、双评议”制度,常态化开展助老、助学、助残、助医、助业等活动“五助”48场次,绘出共同发展、共同繁荣的最大“同心圆”。

下一步,新民路社区将围绕“各族群众互嵌式发展计划”,立足“相互嵌入”,以融合发展为目标,以优化服务管理为手段,把落实“互嵌式”社区建设融入到社区发展中去,盘活辖区资源,立足社区实际,开展特色服务,持续丰富和完善创建民族团结进步社区的形式和内容,提高各民族群众对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认同,推动各族群众在理想、信念、情感、文化上团结统一,让各族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中不断贡献“基层力量”。

(撰稿:崆峒区委统战部      审核:杨成刚      责编:李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