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民族宗教

灵台:夯实“六大基础”全面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来源:灵台县委统战部 发布时间:2025-04-16 17:15
分享到:

灵台县牢牢把握主线要求,坚持高位谋划、系统推进、多维发力,持续夯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政治基础、思想基础、文化基础、社会基础、物质基础、法治基础,有效促进各民族广泛交往、全面交流、深度交融,奋力谱写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崭新篇章。

坚持党的领导,夯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政治基础。坚持把党的领导贯穿民族工作全过程各方面,制定出台《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推动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等政策文件,认真落实“两个摆在”“两个纳入”要求,压实党委(党组)主体责任和“一把手”第一责任,形成了党委统一领导、政府依法管理、统战部门牵头协调、民族工作部门履职尽责、各部门通力合作、全社会共同参与的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格局。充分发挥统战工作领导小组牵头协调作用,定期召开民族工作专项机制联席会议,分析研判形势、明确重点任务、协调解决难点问题,推动各项工作有力有效落实。

坚持理论铸魂,夯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思想基础。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纳入党的建设和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县委常委会、县政府常务会带头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民族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抓好“第一政治要件”办理落实,示范带动各级各部门把主线要求落实落细。把党的民族理论政策和相关法律法规纳入干部学习培训必学内容、融入中小学生必修课程、嵌入群众教育全过程,大力实施“石榴籽”工程,持续深化“百场万人”大宣讲、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月活动等,教育引导各族群众牢固树立国家意识、公民意识、法治意识,切实增进“五个认同”。    

坚持文化浸润,夯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文化基础。深入挖掘古商周文化、皇甫谧文化、红色文化、民族文化等特色人文资源,创作《灵台灯盏头戏》《皇甫谧》等文艺精品力作,保护和传承剪纸、皮影等非遗项目,策划推出“文物里的灵台”等宣传栏目,举办“百姓大舞台”“非遗展演”“民族特色美食文化节”“村BA”等形式多样的文化交流活动,推动各民族优秀文化保护传承和创新交融。深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开展“强国复兴有我”等文明实践活动,举办“结对子”“手拉手”“心连心”“我们的节日”等各族群众联谊活动,形成全县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良好氛围。

坚持交融互嵌,夯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社会基础。深入推进“三项计划”,吸引青少年到县博物馆、灵台工委纪念馆开展现场教学和社会实践活动,组织灵台一中200多名学生赴南京、杭州、上海等开展研学活动。培育打造四大主题旅游线路,推出红色教育、针灸养生、儿童游乐、绿色采摘、户外拓展、欢乐冰雪游等文旅产品,并对各景区讲解词和导游词进行修改完善。积极构建互嵌式社会结构和社区环境,实施移民搬迁、生态及地质灾害避险搬迁等,累计搬迁群众2420户7626人,推进全域党建联建,深化拓展“逢四说事”等议事协商机制,促进各民族在空间、文化、经济、社会、心理等方面的全方位嵌入,打造了百里镇二联村互嵌式发展、碑子沟“红石榴”社区等示范典型。

坚持共同发展,夯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物质基础。聚焦“六大行动”“六条重点产业链”“三大园区”建设,全力以赴抓项目、强工业、稳农业、促消费、增收入,2024年地区生产总值迈上50亿元台阶,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分别增长7%、8.5%。持续加大对少数民族村社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政策、项目、资金支持力度,支持少数民族群众开展餐饮贩养、特色种植、经商务工,提供就业创业、劳动技能培训等服务保障,惠及群众2000多人,促使发展成果切实转化为各族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健全完善防返贫动态监测帮扶机制,稳步提升“两不愁三保障”和饮水安全质量,深入推进“结对帮扶˙爱心灵台”建设,持续开展“两个幸福行动”,守好守牢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

坚持依法治理,夯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法治基础。坚持依法治理民族事务,把民族事务纳入综治网格化服务管理体系,认真实施民族领域“八五”普法规划,“精准滴灌”式开展法治宣传教育50场次,联合司法、公安等部门开展“法律护航保平安,民族团结花盛开”志愿服务活动,围绕清真食品监管、“扫黄打非”等开展执法检查10多次,帮助解决少数民族外来人口就医、上学、就业等困难问题1200余件。扎实开展民族领域主动创稳工作,常态化排摸各类风险隐患,调处各类案件15件,办理群众来信来访35件,坚决有力维护民族领域安定团结局面。

(撰稿:灵台县委统战部   审核:鄢  文   责编:李小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