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理论园地

发挥非公经济优势 服务县域经济发展

发布时间:2018-12-04 15:04
分享到:

——关于崇信县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几点思考

 中共崇信县委常委、统战部长    

中共崇信县委统战部干部        

 

党的十八大明确指出“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保证各种所有制经济依法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平参与市场竞争、同等受到法律保护”。省委做出了“未来五年非公经济超常规、跨越式发展,成为全省国民经济半壁江山”的战略部署。我县非公经济跨越发展的机遇正在来临,我们必须审时度势,抓住机遇,牢牢把握加快发展的主动权,主动顺应非公经济发展的大势,在新一轮大发展中勇立潮头。

一、非公经济发展的主要做法和成效

近年来,崇信县委、县政府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揽,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鼓励支持非公经济发展的各项政策措施,大力实施工业主导战略,以调整结构、扩张总量、改善环境、提高素质为重点,加大对非公有制经济的引导支持和保护力度,不断改善发展环境,健全政策法规,加快服务体系建设,加大财税支持力度,全县非公经济呈现出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良好态势。

1、非公经济发展呈现总量进一步扩大、规模效益持续增长的良好态势。目前,全县共有非公企业112户,其中规模以上企业8户,从业人员2765人;个体工商户2464户,从业人员4119人;登记注册农民专业合作社61户,成员728人。2012年,全县非公经济增加值达到7.6亿元,上交税金1.2亿元,分别占地区生产总值和财政收入的24%18.8%,非公企业固定资产投资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比例达到34%。吸纳社会就业1.24万人,人均工资性收入达到1530多元,已经成为城乡居民就业的主渠道,促进了社会和谐稳定。

2、非公经济结构呈现产业多元化、多门类协调发展的良好格局。立足特色优势产业开发,着力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非公经济蓬勃发展,已成为推动县域经济发展的主要力量。非公经济从初期的简单加工、商贸、餐饮、运输业等领域发展到目前广泛分布于农业、工业、建筑业、交通运输业、批发零售业、住宿餐饮业和社会服务业七大行业,初步形成了门类比较齐全、分布范围广、多种行业协调发展的新格局。

3、非公经济整体素质呈现人员素质大幅提升、企业管理逐步规范的良好局面。非公企业人员素质大幅度提升。非公经济从业人数在快速增长的同时,一些大中专毕业生、原国有企业的干部职工及下岗职工、复转军人等进入了非公经济领域,使非公经济从业人员的结构不断改善,整体素质得到提高,为非公经济的健康发展壮大奠定了基础。非公企业管理日趋规范。大部分企业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逐步建立健全内部规章制度和管理机制,不断加强企业内部管理,注重企业文化建设,营造和谐环境,企业文化和科学管理理念逐步形成。

4、非公经济发展动力呈现招商力度加大、重点项目突破的良好趋势。近年来,各级各部门坚持“走出去”和“引进来”结合,把招商引资作为非公经济实现快速发展的突破口,招大项目、建大项目,以项目的大发展推动非公经济做大做强。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在土地审批、资金协调、项目调研论证和信息服务等方面制定了一系列惠及客商的政策,并积极利用各类商贸交易会和技术洽谈会,及时向社会推介我县煤炭、土地、劳动力和特色产品等方面的优势,引进了北京正丰饲料、北京伊顺祥牛业、陕西家悦、平凉西开牧业等公司,建办了崇信正丰饲料公司、伊顺祥牛业公司、东信牧业公司、方盛绿色食品公司等龙头型企业。

5、非公经济发展环境呈现和谐宽松、保障有力的良好氛围。一是政策保障到位。崇信县委、县政府先后制定出台了《贯彻落实甘肃省人民政府关于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实施意见》、《关于推动非公有制经济跨越发展的实施意见》等配套性政策文件,有力保障了非公经济的快速、健康发展。二是领导责任机制落实。实行县级领导联系、包抓重点企业制度,形成了“一户企业、一名县级领导,一个产业、一套工作班子”一抓到底的工作机制。三是发展环境良好。加强对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经济发展各项政策法规的宣传,“亲商、扶商、爱商”的环境逐步形成。不断改善发展软环境的基础上,积极为招商项目建设协调解决道路、电力、通信、供水等方面的问题,并切实转变工作作风,减少审批事项,简化办事程序,提高服务质量,坚决制止“三乱”行为,切实减轻企业负担,为投资者创造了良好的发展环境。四是非公党建保障有力。非公企业党建工作不断规范化,建立非公企业党组织29个(建立独立党组织的28个,联合建立党组织的1个),其中规模以上非公企业建立党组织8个党员123人,组建率100%,为全县非公经济转型跨越发展提供了有力组织保障。

二、非公经济发展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虽然我县非公经济取得长足发展,发展活力和后劲显著增强,对全县经济的贡献率不断提高。但从省、市非公经济竞相发展的格局中来审视,还存在经济总量偏小、规模不大、竞争实力不强、融资渠道不宽、自主创新能力不足、资源依赖性突出等问题。

   (一)思想认识还不到位,技能人才匮乏。全县非公经济从业人员的文化程度偏低,多数企业仍然采用家族式的管理模式,不愿聘请专家、能人管理企业,排斥外部资本进入企业,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企业缺财缺智。加上一些非公企业经营管理者普遍存在着小富即安的狭隘意识,缺乏现代管理知识,经营方式、经营理念相对落后,制约了企业的发展壮大。同时,一些非公企业社会保障制度和机制不够健全,从业人员合法权益得不到有效保障,高校毕业生不愿到没有政策保障的非公企业就业,企业难留人成了制约非公企业持续健康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

   (二)整体竞争力还不强,经济总量偏小。全县非公经济小、弱、散的现状没有根本改变,2012年全县非公经济增加值达到10.6亿元占GDP33.6%,远远低于全国非公经济增加值占GDP60%的水平。规模以上非公有制企业只有8户,低于省市平均水平。“十一五”期间发展速度虽然较快,但经济结构不合理,非公企业主要集中在房地产、煤炭开采、建材、农产品加工及批发零售等方面,占非公有制企业总数的92%以上,整体发展层次不高,缺乏有竞争力的优势产品和知名品牌支持。

   (三)政策落实力度不够大,发展环境有待改善。近年来,虽然县上相继出台了《关于加快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意见》和《关于推进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实施意见》等政策文件,但由于政策宣传不够深入、不及时,部分企业经营者对优惠政策一知半解,甚至不知道,优惠政策没有充分发挥应有的作用。一些扶持措施在落实中不到位、不彻底,甚至变形走样,加之工业园区等发展平台建设缓慢,交通运输、信息化建设等基础设施相对滞后,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非公经济发展壮大。

   (四)融资渠道还不宽,小微企业融资较难。融资难是制约中小企业特别是非公有制企业发展的瓶颈之一,更是我县大多数中小企业难以发展壮大的首要难题。无论从融资机制还是运行操作上,金融机构仍无法适应非公小微企业发展的需要,为小微企业提供的信贷额度小,无法满足非公企业的融资需求。加之担保和信用体系等中介服务机构不健全,担保和信贷机构少,放贷门槛高,非公企业融资难的问题依然突出。

   (五)服务意识还不强,服务体系建设相对滞后。个别政府职能部门服务意识淡薄,相互之间缺乏协调沟通,各行其是、推诿扯皮现象时有发生,多头管理的问题仍然存在,难以为非公企业在融资担保、创业辅导、市场分析等方面提供服务。从机制上来看,职能部门只是从业务上进行管理,没有专门协调服务机构,缺乏有效的综合协调手段,对非公经济发展指导服务不到位。

三、加快非公经济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当前崇信县经济社会正处于转型跨越、后发赶超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和政策机遇叠加的大好时期,与全国全省同步进入全面小康社会的历史任务十分艰巨。今后一个时期,全县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按照省市县确定的目标任务,切实做到围绕“一条”主线,实现“一个”目标,突出“六个”重点,强化“四项”保障。

围绕一条主线:就是在非公经济发展过程中,主动应对经济发展形势新变化,贯穿转变非公经济发展方式这一主线,提高企业科技创新能力,加快企业人才队伍建设,积极推广低碳环保、循环可持续、绿色节能新技术、新项目,健全金融服务体系,加强政策扶持,调整优化产业结构,促使非公经济发展转变到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和节约资源、循环经济推动上来,着力提高非公经济的质量和效益,提高非公企业应对市场风险的能力,培养非公企业的长效竞争力。

实现一个目标:就是以党的十八大精神为指导,把发展非公经济作为全县经济平稳较快增长、提升经济实力的着力点和突破口,围绕全省“3341”项目工程和全市“4321”发展战略及全县“四大战略”,积极创新发展模式,破解发展难题,加大扶持力度,优化发展环境,扩大招商引资,推动全民创业,培育骨干企业,努力实现非公经济增加值年均增长23%以上,力争到2016年实现非公经济增加值占到GDP42.2%的目标,有力推动全县经济转型跨越发展。

突出“六个”重点:

1、突出思想解放,在推动非公经济跨越发展上求突破。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发展理念,创新机制,转变作风,真正对非公经济放开投资领域、放低创业门槛、放宽准入条件、放活经营方式,切实解决好企业融资难、项目落地难、经营审批难等问题,努力形成全社会关心、人人关注非公企业发展的良好氛围,掀起干部创事业、能人创企业、百姓创家业的新热潮,引导各级、各部门把主要精力放在优化环境、转变职能、完善政策、减轻负担、加强引导、优化环境、搞好服务上,把发展非公经济同实施“四大战略、四大产业、四大功能区建设”的全县经济发展战略结合起来,催生发展一批非公企业,努力实现非公有制经济的超常规发展。

  2、突出转变方式,在优化非公经济结构上求突破。要突出转变发展方式这一主线,一手抓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一手抓特色产业和新兴产业的培育发展。一要推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依托煤电产业开发,鼓励支持非公经济发展煤化工、煤矸石、粉煤综合利用等后续产业,积极引导非公经济向新能源及装备制造、新型建材、信息技术等领域发展,努力促进以资源开发为主的高耗能初级产业向提高产品档次、实现加工增值转型。二要全力培育特色产业。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和潜力,着力发展文化、农业产业、旅游等特色产业。支持非公企业发展文化产业,积极参与龙泉文化产业园建设,加大创新和示范力度,不断提升规模化发展、品牌化经营水平;扶持促进餐饮业、娱乐业、旅馆业、交通运输业等旅游关联非公企业协调发展,支持旅游产品、农家乐和特色小吃等相关产业快速发展,提高旅游综合经济效益;大力引导和支持非公企业发展草畜、果菜等特色优势产业,做大做强粮油、畜产品、果蔬等农副产品加工业,提升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三要大力发展新兴产业。鼓励发展现代物流、金融保险、信息服务、广告设计等现代服务业。支持非公企业开展网上交易、创办网上交易平台,建立电子商务交易平台。非公企业创办商务策划、管理咨询、人力资源服务等生产服务性中介组织。

  3、突出科技支撑,在提高非公经济竞争力上求突破。要把自主创新作为加快转变发展方式的重要支撑,鼓励非公企业加快科技创新步伐,不断增强核心竞争力。一是要引导和帮助非公经济组织加大人才培养。人社等部门要认真研究出台扶持奖励优惠政策,积极探索“三支一扶”人员到非公企业就业的措施,鼓励引导大中专毕业生到非公企业就业创业,帮助企业和用人单位解决人才短缺和用工难的问题。整合教育培训资源,加大职业技能培训力度,通过定向培训、委托培训等方式,有针对性地培养高技能人才,提高从业人员整体素质。各企业要加大培训投入,健全人才工作机制,保障职工权益,确保人才引得进、用得上、留得住。二是大力实施品牌发展战略。立足非公企业发展实际,努力培植非公企业的品牌产品、品牌企业和品牌产业,并鼓励和引导非公企业以名牌产品为龙头,通过品牌合作、贴牌生产等多种形式,扩大生产经营规模,引导非公企业从分散小规模经营向规模集约化经营转变。三是打造企业管理新体制。采取委派非公经济人士到大型企业学习和聘请企业管理方面的专家学者来崇培训的方式,引导非公企业打破传统的家族式管理,逐步从个体业主制、合伙制,转向科学的股份合作制、公司制,实现由单体型向产权多元化的混合型转变。进一步深化企业内部改革,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努力构筑现代企业管理新机制。

  4、突出金融创新,在加快投融资体系建设上求突破。加快金融体制改革和创新步伐,建立多层次、多功能、多元化的金融支持体系,破解非公企业融资难题。金融部门要进一步加强银企合作,合理调整信贷结构,放宽融资抵押范围,开发适合非公企业特色的信贷服务产品,为非公企业发展提供有力的资金保障。要加快推进信用担保体系建设,建立信用担保机构,组织非公企业之间相互融资、相互担保,逐步建立企业相互支持、联动发展的机制。财政部门要按照省、市政策要求,积极探索建立中小微企业发展基金,落实财政补贴。积极搭建银企交流平台,定期或不定期组织召开恳谈会、项目推介会、信贷供需对接会,加强银企沟通和彼此诚信,努力争取银行贷款的支持和倾斜。

5、突出招商引资,在扩张非公经济总量上求突破。要把招商引资作为加快非公经济发展的突破口,不断创优发展环境,拓宽招商渠道,着力在引大、引强、引优上下功夫。一要创新方式方法。突出企业招商的主体地位,进一步加强与大企业、大集团的交流合作,拓展合作领域,新上合作项目,着力促进以商招商、以企引资。围绕煤电、草畜、果菜、旅游四大产业开发,加强项目论证储备和宣传推介,精心策划、积极参加各类招商活动。二要注重质量效益。抢抓中东部地区产业向西部转移、国内大型企业投资向西部倾斜的机遇,以新能源、新材料、装备制造、农产品加工、旅游文化产业等非资源类项目为重点,加强上门招商,强化对接洽谈,努力扩大民营经济总量,优化经济结构。

6、突出责任落实,在完善社会服务体系上求突破。坚持运用市场和政府两种手段,围绕为非公经济发展服好务,加快构建社会化服务体系。一要强化政府职能。按照建设服务型政府的要求,不断改进对非公企业的服务质量和水平,做到在政策投资、创业发展上多支持、不限制,多服务、不设卡,多指导、不指责,简化项目审批手续,公开审批内容和标准,加强依法行政和规范管理。二要强化市场运作。以公司化管理、市场化运作的模式,加快建设非公经济人员培训中心、服务中心、创业中心和商会管理指导中心等四大中心,搭建信息、会计、评估、法律、融资、培训等六大服务平台,为非公企业提供全方位、多层次、高效能的服务,推动非公企业跨越发展。三要强化信息服务工作。进一步紧盯国家产业政策、新技术发展和市场需求变化,及时收集、整理、发布,为非公经济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信息服务。

强化“四项”保障措施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要提高各项政策的执行力,加强国家、省市鼓励支持非公经济发展的各项政策的贯彻落实,量化目标,细化措施,加大执行力度,形成多部门联合推动落实的合力。建立完善领导和部门帮扶制度,对联系和帮扶的重点民营企业,制定帮扶计划和目标,协调解决突出问题,落实帮扶措施,努力形成服务制度化、帮扶具体化、联系经常化的良好工作格局。建立非公经济发展联席会议制度,定期研究解决非公企业发展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形成“党委统一领导、政府宏观调控、部门全力支持、社会广泛参与、企业自主发展”的新格局。统计、工信、工商等部门要进一步健全非公经济统计监测体系,加强动态监测和分析,加快建立政府统计与行业统计互为补充的统计调查制度,确保及时准确地反映非公经济发展情况要科学设计统计口径,为县委、县政府提供科学依据。

二是加大改革创新。要公平配置公共资源。在矿产、土地使用权、金融、电力、运输等重要资源配置上,对非公企业与其他所有制企业同等对待、一视同仁,使其与在国民经济中所占的比例相适应。要放宽市场准入。坚持全面放开和平等准入的原则,鼓励民间资本进入法律法规和政策没有禁止的行业和领域,以及能够实行多元化投资的行业和领域。要制定合理的准入标准,制定有利于非公经济发展的优惠政策,降低门槛,坚决避免“玻璃门”、“弹簧门”现象。要加大财税支持,对新办小微企业,税务部门要全面实行地方税“三免三减半”政策;对新建的大中型非公企业,5年内免征地方分享部分的企业所得税;已注册成立的非公企业,凡符合西部大开发鼓励类政策的,执行西部大开发15%的税收优惠政策,符合我县招商引资政策的,同时享受招商引资税收优惠政策。要放宽非公企业核准条件,对新注册企业免收各种行政性收费,两年内免征营业税,三年减半征收营业税和个人所得税。要建立非公经济发展专项基金,加大各类财政资金和项目的倾斜力度,逐年扩大发展专项资金规模,通过贴息、担保等形式,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和拉动作用,吸引更多的社会资金投向非公企业。认真落实党政事业单位离职职工创办企业、退伍军转干部、高校毕业生从事个体经营、科技人员以专利技术入股、返乡农民工个体经营等符合条件的减免税费的有关政策,激发干事创业的积极性。

三是优化发展环境。进一步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清理各类行政审批事项,坚决调整、下放、取消一批不利于非公经济发展和招商引资的审批事项。要加大政务信息公开力度,简化审批环节,明确办事标准,公开办事程序,公布办事内容,推行一次性告知制度。要坚持“宽进严管”,先发展后规范,除安评、环评、规划等项目必须在注册前从严审核审批外,其他事项原则上不得作为企业注册和核准的条件。要清理各种收费行为,最大限度地免除新建中小微企业的行政事业性收费,对规定必须收费的,一律按下限收取。要推行服务承诺制、限时办结制,确保各项审批事项在规定期限内办结;要建立完善联合审批制,对引进项目、新办企业,在规划、立项、建设、环保、用地等方面实行一站式办公、一条龙服务,以环境的大优化促进经济的大发展。

四是做好引导教育。扎实做好非公党组织的组建和党员发展工作,努力扩大党组织和党的工作的覆盖面,切实发挥非公党组织的政治核心和引领作用,发挥非公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推动非公经济跨越发展。加快非公企业家队伍建设,在非公经济人士中深入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实践活动,加强政治形势教育和法律法规培训,提高企业家整体素质,促进非公企业诚实守信、依法经营、照章纳税、科学发展。切实提高非公经济人士社会地位,引导非公经济人士积极参政议政,将思想品质优、社会贡献大、参政议政能力强的非公有制经济代表人士进行政治安排推荐。引导非公有制经济人士自觉加强企业文化建设,着力构建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健康向上、内涵丰富、特色鲜明、员工认同的企业文化,成为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