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民族宗教

平凉市以“十有十规范”为抓手着力推动新型宗教活动场所建设进程

来源:市民宗委 发布时间:2022-07-28 15:31
分享到:

宗教活动场所是宗教界人士日常工作生活和信教群众开展集体宗教活动的地方,建设好宗教活动场所是实现宗教事务依法管理的关键和基础,是推动实现宗教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务实之举,更是推动宗教活动场所坚持中国化方向、树牢法治化理念、落实制度化管理、融入现代化文明的有效途径。省委统战工作领导小组《关于建设新型宗教活动场所的指导意见》下发后,平凉市立足新时代新形势新要求,结合实际研究制定了实施意见,提出了“十有十规范”制度机制建设,着力推动新型宗教活动场所建设进程。

一是坚持在制度机制建设上求突破。组织召开了全市宗教活动场所规范化管理工作推进会议,科学分析研判宗教工作形势,改进和创新宗教场所管理模式,全面安排部署新型宗教活动场所建设工作,指导各县(市、区)建立完善涉及面广、涵盖内容丰富的“十有十规范”制度机制(有政策法规学习制度、规范政治思想建设机制,有教职人员管理制度、规范基础信息录入机制,有组织领导管理制度、规范民主议事决策机制,有宗教活动管理制度、规范突发事件处置机制,有自治自办自养制度、规范抵御渗透防范机制,有财会财产管理制度、规范安全和谐稳定机制,有风险隐患排查制度、规范宗教工作会商机制,有法规政策落实制度、规范依法整治管理机制,有端正良好教风制度、规范爱国正信正行机制,有宣传教育引导制度、规范文明场所创建机制),注重在制度机制建设上求突破,力求在制度机制保障作用上找穴位,着力促进场所规范管理,努力推动新宗教活动场所建设向纵深推进。

二是坚持在创建程序上促规范。坚持把“十有十规范”建设标准作为新型宗教活动场所建设的工作目标和主要抓手,推动创建工作走深走实。规范创建标准。指导各宗教团体要认真研究场所管理的形势任务,制定出台适合自身发展情况,符合各宗教特点规律的制度机制,印发至宗教场所遵照执行,并装框上墙。进一步明确了创建的目标任务、创建的内容方向,实现目标的保障措施,规范了场所创建的制度机制。规范创建程序。组织各县(市、区)宗教工作部门、宗教团体对标“十有十规范”标准,对列入创建的宗教活动场所目前管理现状进行考察评定,查找管理中存在薄弱环节,创建中的的短板弱项,有针对性的明确创建目标任务,并开展管理现状“评等定级”。同时,督促场所健全完善管理制度,补齐工作短板,开展突出问题整治整改,依法加强规范化管理,根据创建工作开展情况,组织开展场所创建情况“晋等升级”评定。有效推动创建新型宗教活动场所工作沿着正常的、有序的、规范的方向前进。规范创建主体。以全面落实宗教工作关键在“导”的要求为遵循,充分调动宗教界积极作用,落实宗教界主体责任,支持引导宗教界加强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约束,全面从严治教,主动开展新型宗教活动场所创建。

三是坚持在创建成效上下功夫。坚持既立足当前,紧盯基础信息完善、法规政策落实、突出问题整改、凤险隐患排查等方面入手,又着眼长远,从完善管理制度、纯正教风建设、促进团结和谐、融入现代文明等方面抓落实,持续提升创建新型宗教活动场所建设水平。在督导检查上下功夫。充分利用“五查五治”专项行动、“四个全走遍”督查机制、“联学+巡听”学习交流等有效载体,采取重点督查、巡回检查和随机抽查等方式,对新型宗教活动场所建设情况不定期开展督查检查,及时发现和研究解决建设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加大推进力度,提升创建质效。在示范引领上下功夫。组织开展了全市宗教系统“互观互检”活动,让宗教界在交流中学经验,在观摩中找短板,在总结中寻良方,使宗教界精准领悟创建工作重大意义,找准创建工作切入点,清楚创建的方法路径,知晓创建的标准要求,杜绝了盲目搞大而全,空而多的创建。同时,组织宗教界开展座谈交流,及时总结工作中的生动实践、先进典型及经验作法,及时推广交流借鉴,着力发挥示范带动作用,激发创建的内生动力。在问题整改上下功夫。坚持发挥宗教界的主观能动性顺势而为,紧盯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补齐工作短板,堵塞管理漏洞。督促宗教场所管委会全面排查影响宗教事务依法管理的有的场所乱建违建、商业化倾向、思想建设不强、管理制度不健全、政策要求落不实、风险防控不到位、民主议事不规范等方面问题,建立“管理责任清单”“风险隐患清单”“负面工作清单”,加大排查整改力度,及时防范化解风险隐患,以创建促管理、以管理促规范的创建成效进一步彰显。全方位引导和支持各创建场所在试点先行的基础上,科学谋划,统筹推进,强化落实,夯实基础,形成并总结可用实用管用的创建方案,逐步推动实现新型宗教活动场所建设全覆盖。